- 入世法律文件翻译完成即将公布
  - “美国法律文库”暨英语翻译与法律变迁研讨会在京召开
  - 谈法律法规中指示语的翻译(7)
  - 谈法律法规中指示语的翻译(6)
  - 谈法律法规中指示语的翻译(5)
  - 谈法律法规中指示语的翻译(4)
  - 谈法律法规中指示语的翻译(3)
  - 谈法律法规中指示语的翻译(2)
  - 谈法律法规中指示语的翻译(1)
  - 英汉法律术语的翻译(2)
  - 英汉法律术语的翻译(1)
  - 谈谈法律法规标题的翻译
  - 英语翻译-国际翻译
  - 英语翻译中的“重神似”
  - 韩语复合型翻译人才大有作为
  - 英文翻译
  - 俄语翻译
  - 法语翻译
  - 西班牙语翻译
  - 荷兰语翻译
  - 意大利语翻译
  - 中译英及英译中
  - 挪威语翻译
  - IT 翻译、计算机
  - 医药翻译、医疗机械
  - 建筑翻译、房产翻译
  - 电信通信通讯
  - 简历翻译、身份证,驾照
  - 电子翻译-电气翻译-机电
  -汽车翻译、机动车
  -日文翻译
  -韩文翻译
  -瑞典语翻译
  -葡萄牙语
  -波兰语翻译
  -阿拉伯语
  -中译日及日译中
  -中译韩及韩译中
  -领事馆外国文化交流
  -同传交传陪同口译
  -配音翻译、字幕
  -石油翻译、天然气
  -物流海运船务运输
  -专兼职翻译招聘

当前位置:新译通翻译公司|上海翻译公司|北京翻译公司|英语翻译|日语翻译|韩语翻译 > <汉学翻译


新译通公司提供专业汉学翻译服务

qq
 

汉学”一词至迟在南宋已较常见,所指为两汉时期的学术思想。清代的“汉学”是一个变化、 发展的概念,其外延往往因时代和士人的思想、学术差异而有所不同。 清中期以后,重实证的乾嘉学风渐兴,学者治经多尊信、归依汉儒经说,贬抑宋学,形成“家家 许、郑,人人贾、马”的乾嘉汉学。道咸以降,随着今文经学的兴起,清代“汉学”的概念又为之一 变。清末民初,学者多把今、古文经学都纳入汉学范畴。 清代“汉学”的这种流变,正好反映了清代学术主流的时代特征,也为中国现代学术的萌生、发 展打开了一道闸门。

清代以来,“汉学”一词使用很广而语义不同。一为彰显于清中期的传统汉学(Han Studies), 相对于宋学而言,偏重考据研究,近代学者多沿用此意;一为18世纪以后产生于欧洲的西方汉学,即 Sinology,本意为中国学,中译时借用了“汉学”一词,内容包括有关中国的历史、学术、文化和社 会等所有研究,不限于考据。

清末学者已注意到两者的差异,经学家皮锡瑞指出:日本“所谓‘汉学 重兴’者,乃其国人以中国之学为汉学,非中国之所谓‘汉学’,且亦冀幸之词耳,未知将来如 何?”(《师伏堂未刊日记》,《湖南历史资料》1959年第1期)其后,两者在观念、方法上有所借 鉴和汲取,但并未浑然一体。事实上,传统汉学也是一个变化、发展的概念。

汉代经学与宋明理学曾为儒学发展的两个高峰,也是中国传统学术的两大范式。清中期以后的学 术主流是汉学,士人治经多归依于汉儒经说,在研究方法和价值取向方面也呈现出异于前代的学术风 尚。关于“汉学”一词的出现,目前学术界的说法有二:多数论著认为“汉学”一词最早见于惠栋的 《易汉学》;此外,刘师培曾说,康熙年间的臧琳“树汉学以为帜,陈义渊雅”(《清儒得失 论》)。有的论著因此认为臧琳最先把经学研究称作“汉学”。

实际上,臧琳和惠栋只是加强了经学 领域“唯汉是好”的趋向。“汉学”一词至迟在南宋已较常见,而且均指两汉时期的学术思想。南宋 刘克庄评论汉、魏学术云:“《易》学有二:数也,理也。汉儒如京房、费直诸人,皆舍章句而谈阴 阳灾异,往往揆之前圣而不合,推之当世而少验。至王辅嗣出,始研寻经旨,一扫汉学。”(《季父 易稿》,《后村先生大全集》卷九十五)他所谓汉学既指西汉之学,又包括东汉郑玄之学,认为“郑 司农区区训诂,不离汉学”(《恕斋读易诗》,《后村先生大全集》卷一百十一)。宋人所谓“汉 学”多侧重于两汉《易》学。一些学者贬评汉儒以象、数释《易》,而重视王弼以理求《易》,这与 宋代理学背景密切相关。

元、明时期,“汉学”不再囿于两汉《易》学,而涉及诸多经学领域。宋末 元初的戴表元提到:“秦祸息,汉学兴,传言者杂”(《天原发微序》,《剡源戴先生文集》卷七) 他推重西汉之学,认为“儒者欲求汉学,惟齐鲁诸生训注犹近古哉!”(《急就篇注释补遗自序》, 《剡源戴先生文集》卷七)元、明士人的著述中,“汉学”一词流传不绝。

清代学者逐渐尊信和归依于汉儒经说,“汉学”的价值评判也在实证学风的辉映下发生了根本变 化。康熙年间,士人多以“汉人之说”、“两汉之学”指称汉学,这与当时治经不分汉、宋的氛围相 关。不过,少数学者已明确崇信两汉经学,而排斥宋儒经解,从而推动了清代汉学的兴起。武进臧琳 为诸生30年,生前默默无闻,读经不辍,将心得辑为《经义杂记》30卷。该书无“汉学”之名,却有 鲜明的尊汉抑宋倾向,故有“汉学”之实。他自称“考究诸经,深有取于汉人之说,以为去古未远 也”(《经义杂记》“题记”,卷一)。臧琳的书未刊行,即受到阎若璩的赞誉,称其“深明两汉之 学,既通声音训诂,又雅擅二刘、杨子云之长”(《序》,《经义杂记》“叙录”)。

康熙年间, “汉学”在江南学术圈中不再含有宋儒那样的贬义。乾隆九年,惠栋著成《易汉学》8卷,仍着眼于 《易》学而论汉学,与宋儒的概念不无相似,但《易汉学》既揭橥汉学的旗帜,又明确排斥宋儒经 说,彰显了尊崇汉学的色彩。惠栋为首的吴派学者归依汉儒经说,“汉学”成为其经学体现。稍后, 戴震为首的皖派兴起,不单纯“唯汉是好”,而强调求是,但吴、皖学者均重视音韵训诂,由考据以 求义理。他们解经、注经多归依于东汉经学,一时形成所谓“家家许、郑,人人贾、马”的局面。

乾嘉汉学源出于经学,但不限于经学,还包括子、史、文辞方面的考据研究。清末刘师培云: “或以笃信好古,该汉学之范围。然治汉学者,未必尽用汉儒之说;即用汉儒之说,亦未必用以治汉 儒所治之书。是则所谓汉学者,不过用汉儒训故以说经,及用汉儒注书之条例,以治群书耳。” (《近代汉学变迁论》,《刘申叔先生遗书》,第49册)这基本揭示了清代汉学的考据学本质,即以 汉儒训诂方法、注书条例以研究群书。

梁启超称以吴、皖为中心的乾嘉汉学为“正统派”,“其研究 范围以经学为中心,而衍及小学、音韵、史学、天算、水地、典章、制度、金石、校勘、辑逸等等, 而引证取材,多极于两汉,故亦有‘汉学’之目”(《清代学术概论》)。这些论述揭示了汉学蕴含的本质属性。

道光以后,汉学既承续乾嘉学派,又独具特色,其学术内容、价值取向及学术格局都较之以前有 所变化,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且影响后世的学术精神。它们成为清季多数汉学家或考据家的学术共 性,其主要内容是:一、经乾嘉学者弘扬的以求真为基础的实证学风;二、嘉庆以后不悖求真而又注 重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;三、以调和汉宋、融合中西为标志的调适精神;四、以清末学术多元化为标 志的民主性。这些传统在乾嘉之际已露端倪,至清末而更趋成熟和彰显。五四之后,这些传统因时发 展,成为构建中国现代学术的基础。

新译通专业翻译的企业介绍

新译通翻译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翻译服务企业。我们具有最完善的翻译服务体系和质量控制流程,提供个性化的项目翻译解决方案。拥有专业的翻译团队和管理团队,志力于打造百分百的高质量翻译服务。
   企业业务范围:笔译翻译服务、口译翻译服务、本地化翻译、DTP服务。
   公司实力:上海总公司、北京、广州、深圳、青岛、郑州等完美的地域结合

新译通翻译公司下设全国各地分公司
1、新译通上海翻译公司(华东总部)
2、新译通北京翻译公司(华北总部)
3、新译通广州翻译公司(分部)
3、新译通深圳翻译公司(分部)
4、新译通杭州翻译公司(分部)
5、新译通南京翻译公司(分部)


 

 

上海:13391106188  北京:13683016996  广州:13391106188  深圳:13760168871   新译通翻译公司(上海,北京,广州,青岛,南京,杭州,重庆,成都,天津)翻译公司